郯庐断裂带热年代学信息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折返的关系

被引:34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陈文
宋传中
刘国生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4] 安徽合肥
[5] 北京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裂变径迹年龄; 构造热事件; 大别山东缘; 郯庐断裂带;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5.03.001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4 ;
摘要
大别山东缘早期郯庐韧性剪切带内的T28-12和T28-13白云母的(181.4±0.5)Ma和(181.6±0.8)Ma的40Ar/39Ar坪年龄指示了郯庐早期左旋剪切的冷却时间为181Ma,这些年代学数据指示了郯庐同造山期左旋走滑热事件的存在。起源于华北、华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的这期断裂平移活动,发生在高压-超高压带主体部分折返至中地壳后的早侏罗世,推测其活动形式表现为造山带折返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带向SE的斜向折返中形成的转换断层。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白云母、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指示了139Ma前(早白垩世)发生的又一次左旋走滑冷却事件。在这期断裂带左行平移的同时,大别造山带东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及穹状隆升。剪切带糜棱岩中斜长石40Ar/39Ar年龄指示剪切带在晚白垩世存在一期快速冷却事件,此次快速冷却事件的时间为97~92Ma。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成果揭示了45~58Ma前郯庐断裂带的一次快速冷却事件。这两次快速冷却事件分别对应于断裂带晚白垩世、古近纪两次伸展活动,并控制发育了断裂带东侧的潜山断陷盆地。而钾长石和磷灰石所在地记录的冷却时间显示,造山带内部的抬升都相应早于东缘的郯庐断裂带,反映造山带晚白垩世—古近纪的隆升并不受该断裂带伸展控制,而应是岩石圈拆沉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1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450Ma年龄信息: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初步结果[J]. 邱华宁,J.R.Wijbrans,施和生,李发嶙.地球化学. 2004(04)
[2]   北大别洪庙榴辉岩相岩石Sm-Nd年龄:峰期变质时代 [J].
谢智 ;
郑永飞 ;
Jahn Bor-ming ;
陈江峰 ;
Michel Ballevre ;
高天山 .
地球化学, 2004, (04) :343-352
[3]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4]   合肥盆地侏罗系沉积岩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物源年代学 [J].
李任伟 ;
桑海清 ;
张任祜 ;
储著银 ;
江茂生 ;
李双应 ;
金福全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5) :480-485
[5]   低温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分带:快速抬升的证据 [J].
程昊 ;
陈道公 ;
WeijiCheng ;
杨晓志 .
地球化学, 2003, (01) :81-85
[6]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
[7]   北大别东部白垩纪埃达克质火山岩及其锆石U-Pb年代学 [J].
薛怀民 ;
董树文 ;
刘晓春 .
地球化学, 2002, (05) :455-463
[8]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J].
汤加富 ;
许卫 .
地质论评, 2002, (05) :449-456
[9]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10]  
含柯石英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胶东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J]. 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刘福来,史仁灯,J.Wooden,Maruyama.地质学报.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