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热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55
作者
蒋维楣
陈燕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人为热; 地气交换; 城市边界层结构; 数值模拟; 城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不同人为热源引入方案对城市边界层结构模拟性能的影响,以杭州地区为例,在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中引入一种新人为热源处理方案,即对城市中的人为热排放分层考虑,将低层的人为热源加入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将高层人为热源分布与建筑物高度和密度联系起来,加入热量方程中,同时考虑了人为热源强度的日变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案。人为热源引入方案对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影响表现在:气温、湍流动能增加,并通过湍流交换输送到较高层大气;大气不稳定度增加,混合层高度最高抬升了400 m;城市地区上升速度增加,热岛环流加强;白天人为热源一般为太阳辐射的10%20%,对地气交换的影响较小。夜间没有了太阳辐射能量,对地气交换的影响比日间更明显;冬季低层湍流活动加强,湍能约增加40%,大气层结稳定度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城市规划中绿化布局对区域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J].
陈燕 ;
蒋维楣 ;
徐敏 ;
王晓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265-274
[2]   城市人为热对北京热环境的影响 [J].
佟华 ;
刘辉志 ;
桑建国 ;
胡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3) :409-421
[3]   北京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日变化周期模拟 [J].
杨玉华 ;
徐祥德 ;
翁永辉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1) :61-68
[4]   北京地区气象环境数值模拟试验 [J].
徐敏 ;
蒋维楣 ;
季崇萍 ;
刘海涛 ;
高燕虎 ;
王晓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61-68
[5]  
浙江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浙江省统计局编, 1999
[6]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 Urban Canopy with Anthropogenic Energy Use[J] . H. Kondo,Y. Kikegawa.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2003 (1)
[7]   A physically-based scheme for the urban energy budget in atmospheric models [J].
Masson, V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0, 94 (03) :357-397
[8]   A field study of diffusion around a model cube in a suburban area [J].
Oikawa, S ;
Meng, Y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1997, 84 (03) :3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