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新生代玄武岩及超镁铁岩包体岩石学特征

被引:2
作者
肖增岳
王艺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玄武岩; 基性岩; 超镁铁岩包体; 岩石化学成分; 岩石学;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雷州半岛;
D O I
10.13937/j.cnki.sjzjjxyxb.1990.02.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雷州半岛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由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早、晚两期组成。两期分别以田洋、青铜洋火山岩和湖光岩、乌石岭等地为代表。岩性以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而碱性橄榄玄武岩仅在田洋、青铜洋破火山口附近发现。岩石化学成分从早期到晚期有碱度降低,酸度增加的趋势,即使同一期岩石也具有这种变化规律。与中国东部玄武岩平均成分相比,该区玄武岩酸度偏高,而碱度偏低,这与一般认为由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碱度变大,酸度变小的结论是一致的。微量元素总含量较低,分离程度较差,与夏威夷拉斑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配型式相似。从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具有大陆玄武岩特征,可能形成于较稳定的构造基楚上,以断裂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应与岛弧中部的构造性质类似。超镁铁岩包体为饱满型包体,与理想地幔橄榄岩成分相近,表明其熔融程度较低。用Mercier(1976)方法估算超美铁岩包体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00~1200℃,15~20kbar,表明包体来自上地慢,深度为50~70km,以此可推测含包体玄武岩岩浆的来源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7+2 +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ome problems of the projection of chemical data into mineralogical classifications[J] . R. W. Maitr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