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茵陈与茵陈蒿

被引:4
作者
宋庆光
张进祥
机构
[1] 河北省安国市卫生局
[2] 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
关键词
绵茵陈; 茵陈蒿; 茵陈; 蒿属香豆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植物药];
学科分类号
100703 ;
摘要
<正>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这一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至今仍被医药界不少人士作为评价茵陈质量好坏的标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国药典》茵陈的植物来源规定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雷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绵茵陈与茵陈蒿可同等入药,均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能,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茵陈蒿具利疸作用的有效成份蒿属香豆精(Scoparane),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期最高,达1.98~2.6%,而滨蒿的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以上论述明确证明五月茵陈不仅没有失去疗效,只能当干柴烧,而且它的有效成份含量比三月茵陈还要高。由此可见,对在中药材质量方面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传说,我们应当以现代科学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18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