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个超镁铁质冷侵入体——对霍山县铙钹寨岩体的再认识

被引:9
作者
杨锡庸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岩体; 接触带; 岩石; 橄榄岩; 超基性岩; 超基性岩带; 铁质; 大别山地区; 侵入体; 斜方辉石; 正辉石; 同位素年龄值; 糜棱岩带; 混合岩; 变质岩;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七十年代前期,从传统的“岩浆成因”观点出发,霍山饶钹寨岩体被认为是岩浆原地侵入、就地分异的产物。其实,N.L.鲍文早在1928年就对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的传统岩浆成因说提出了异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研究和野外地质工作的进展,深部地质资料的获得,以及板块理论的兴起,“固态冷侵入”的观点已得到更多资料的支持。用这种观点,能更合理地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但当时我们并不十分确切了解上述这些进展,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用这一观点于实践,从而导致找矿勘探走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火成岩石学.[M].(美)卡迈克尔(I.S.E.Catmichael)著;从柏林译;.地质出版社.1982,
[2]  
岩浆活动与火成岩组合.[M].从柏林编著;.地质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