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后腕足动物复苏的主要源泉——论先驱型生物的分类

被引:19
作者
戎嘉余
詹仁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集群灭绝; 生物复苏; 先驱型; 华南; 奥陶纪-志留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先驱型、幸存型和复活型生物是地质历史中生物集群灭绝后宏演化早期阶段 (复苏期 )的源泉 .研究华南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前后的腕足动物表明 ,先驱型生物因拥有非凡的演化新质而有预适应能力 ,在功能形态、生态和生理上具有成功的幸存机制 ,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类型的多样性、分类单元和个体数量等方面 ,都明显超过了另两种类型 :它们是新时期生物演化的主要源泉和大量新兴类型的祖先 .在先驱型生物中 ,进一步识别幸存 先驱型、灾变 先驱型和复活 先驱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复活 先驱型多样性最大 ,适应环境能力最强 ,居群最繁盛 ,在新的生物宏演化过程中作用最大 .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J].
殷鸿福 ;
童金南 .
地学前缘, 1997, (Z2) :115-120
[2]   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腕足类 [J].
许汉奎 .
古生物学报, 1996, (05) :35-38+40-65
[3]   生物复苏——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 [J].
戎嘉余 ;
方宗杰 ;
陈旭 ;
陈金华 ;
廖卫华 ;
孙东立 ;
詹仁斌 ;
沈建伟 ;
童金南 .
古生物学报, 1996, (03) :2-14
[4]   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及其地质意义 [J].
梅仕龙 .
古生物学报, 1995, (06) :674-675+677-687+785-
[5]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型式 [J].
詹仁斌 ;
戎嘉余 .
科学通报, 1995, (10) :932-935
[6]   东秦岭南部奥陶-志留系界线附近腕足动物群演替及生态 [J].
曾庆銮 ;
刘印环 ;
王建平 ;
裴放 ;
阎国顺 ;
张海清 ;
杜凤军 .
古生物学报, 1993, (03) :372-383+418
[7]   江西玉山祝宅晚奥陶世地层、沉积特征及环境初探 [J].
陈旭 ;
戎嘉余 ;
丘金玉 ;
韩乃仁 ;
李罗照 ;
李守军 .
地层学杂志, 1987, (01) :23-34+77
[8]   中国的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并论奥陶系与志留系的分界 [J].
戎嘉余 .
地层学杂志, 1979, (01) :1-29+81
[9]   西南地区志留系的石燕及其地层意义 [J].
戎嘉余 ;
杨学长 .
古生物学报, 1978, (04) :3-32+117-119
[10]  
AshgillBrachiopodafromtheGlynCeiriogDistrict,NorthWales .2 HillerN. BulletinoftheBritishMuseum (NaturalHistory)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