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2
作者
徐峰 [1 ]
陈玉国 [1 ]
孙祎 [1 ]
李瑞建 [1 ]
刘春喜 [2 ]
陈文强 [2 ]
徐新生 [2 ]
张运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及胸痛中心
[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蚀损斑块; 血栓形成; 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蚀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其新西兰兔模型。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兔24只,球囊拉伤加高脂喂养3个月。3个月后,随机分组,分别腹主动脉内注入星形环孢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 d后,腹主动脉造影血栓评分,然后,取处理段血管连续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腹主动脉造影示,实验组7只兔有明显血栓形成(血栓评分3~4分),对照组一只未见;病理切片发现,实验组10只有血栓形成,对照组仅1只。造影显示的明显血栓形成和病理切片发现的血栓形成差异在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实验组,HE染色未见斑块纤维帽破裂,CD31抗体染色显示斑块表面有不同程度内皮剥脱,尤其以血栓形成处最为明显,α-actin抗体染色显示斑块富含平滑肌细胞、纤维帽无破裂,油红O染色显示斑块无表浅的脂质核心,脂质与管腔内血栓不相连。实验组内皮完整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凋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新西兰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基础上,通过星形环孢素诱导,可成功建立与人类相似的蚀损斑块模型。并且,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在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85 / 10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J].
陈玉国 ;
徐峰 ;
张运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3) :285-286
[2]   易损斑块及易损患者的新定义及危险分层 [J].
吴平生 ;
张远慧 ;
许乙凯 ;
刘伊丽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3) :94-96
[3]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J].
陈文强 ;
张运 ;
张梅 ;
季晓平 ;
林晨 ;
朱永锋 ;
张伟 ;
王荣 ;
刘彦 ;
姚桂华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47-51
[4]   院前猝死的特点与对策附视频 [J].
杨鹭琳 ;
张自立 ;
闫冰 ;
刘怡和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 (01) :61-61
[5]   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J].
郑刚 ;
刘兆昶 ;
杨顺来 ;
张德铭 ;
王劲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1, (05) :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