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建造思路探索——基于信阳市郝堂村的实践

被引:8
作者
卢伟娜 [1 ]
陈新林 [1 ]
孙君 [2 ]
鲍国志 [3 ]
王春元 [4 ]
机构
[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2]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明转播中心
[3] 河南天禾园林
[4]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院
关键词
乡村景观; 郝堂村; 乡村肌理; 有机更新; 潜在景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乡村最接近自然的农业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的眼光。然而眼下进行的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却极大地摒弃了这种独特的景观形式,打破了乡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郝堂村的景观建造深刻剖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乡村景观表象,抽取乡土景观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并使之成为景观创作灵感的源泉。总结了郝堂村乡村景观改造的主要方法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以期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三生”系统视角下的乡村风貌特色规划营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践 [J].
徐呈程 ;
许建伟 ;
高沂琛 .
建筑与文化, 2013, (01) :70-71
[2]   论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互动影响 [J].
赵中建 .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 (01) :36-39
[3]   乡村旅游中乡村意象的保护与再造刍议 [J].
张昊宇 ;
周鹏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5) :81-82+109
[4]   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 [J].
饶维纯 .
世界建筑, 2002, (11) :68-70
[5]  
康复疗养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万紫苑.青岛理工大学. 2012
[6]  
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大学出版社 , (美) 麦克哈格, 2005
[7]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