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高凝状态比较

被引:30
作者
胡俊斌
宋善俊
魏文宁
张金枝
涂源淑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学研究所
[2]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关键词
心绞痛;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检测反映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研究稳定性心绞痛(SA)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高凝状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对象分为SA组(15例)、UA组(21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与SA组或健康对照组比较,UA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升高(UA组、SA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2±6.0、8.0±6.6、3.3±1.6ng/ml,P<0.01),凝血酶原片段浓度增加(3组分别为1.37±0.61、0.54±0.11、0.45±0.23nmol/L,P<0.0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及尿纤维蛋白肽A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α2抗纤溶酶降低。S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外(P<0.01),两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UA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认为高凝状态可能是UA某些临床特征的发生机制,UA与SA患者在某些指标水平上的差异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