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蒋彬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 ,因此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 ,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民族地区城镇化严重滞后 ,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加大了扶贫成本 ,影响了扶贫效果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导致内需不足 ;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 ,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107 +1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人口年鉴.[Z]..None.2000,
[2]  
中国民族统计年鉴.[Z]..民族出版社.2000,
[3]  
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M].秦润新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5]   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评述 [J].
来仪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41-49
[6]   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城镇化 [J].
曾令华 .
经济学动态, 2001, (03) :26-29
[7]   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 [J].
胡鞍钢 ;
温军 .
中国藏学, 2001, (01)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