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揭示了峡谷与宽谷河道水流结构特性与阻力损失的机理和同异,指出前者的综合糙率常比后者大1~3倍,其原因除了通常认识的周界粗糙度不同有影响外,主要因素是河型和断面形态不同,紊流涡体的产生、规模、强度和分布不同,集中表现在水流内部结构不同所引起的能损不同的结果.论证了阻力系数公式(5)仍可用于三维水流。但卡门常数K值不再是0.4;峡谷河道水流的K值可用式(8)或式(9)求解。宽阔河道水流的K值可用文献[4]的公式计算.在动床水流中,K值不仅是表征流速分布变化的一个参数,也是衡量水流阻力系数变化和床面形态定性变化的一个指标,是阻力系数的重要组成部份.引入紊流能损理论(即K值的变化)之后,水流阻力变化规律便与水流结构变化和床面形态变化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取得了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的结果,解决了现有的糙度阻力系数公式无法求解超高(低)阻力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