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乌托邦再批判——答张玉能先生

被引:8
作者
杨春时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美学; 实践; 主体间性; 审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 [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实践以物质生产为基本形式,实践不包括精神生产。实践是主体性活动,不能克服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因此也不能实现自由。美不是实践的产物,实践不能解释审美的性质。实践美学是主体性美学,不能解释审美何以可能。审美是主体间性的实现,存在的主体间性解决了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90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J].
张玉能 .
学术月刊, 2004, (07) :67-74+84
[2]   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J].
杨春时 .
学术月刊, 2004, (03) :89-96
[3]  
德意志意识形态[M]. -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 20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 1974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德]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