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被引:9
作者
:
艾华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艾华国
兰林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兰林英
朱宏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朱宏权
曾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曾涛
张克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张克银
罗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罗宇
机构
:
[1]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来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998年
/ 06期
关键词
:
伦坡拉盆地,储集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藏北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始新统牛堡组二段至渐新统丁青湖一段,储集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十分复杂,现象十分丰富。详尽描述了压实、4期溶蚀、3期胶结、交代、破裂等成岩作用的过程及特征,确认区内储集层所经历的主要成岩环境为:湖底/河流→大陆地表→埋藏→大陆地表。孔隙演化研究表明,区内储集层的原始孔隙度均较高,经过一系列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所剩无几;溶蚀作用特别是深埋溶蚀作用形成的各类溶孔,是进油期的主要孔隙,孔隙度一般为5%~15%,部分充填烃类。照片10图5参4(邹冬平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储层地球化学.[M].梅博文主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2]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郑浚茂;庞明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3]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雷清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雷清亮
付孝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付孝悦
卢亚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卢亚平
[J].
地球科学,
1996,
(02)
: 168
-
173
←
1
→
共 3 条
[1]
储层地球化学.[M].梅博文主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2]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郑浚茂;庞明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3]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雷清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雷清亮
付孝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付孝悦
卢亚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中南石油地质局
卢亚平
[J].
地球科学,
1996,
(02)
: 168
-
17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