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储集层物源分析

被引:11
作者
谭晨曦 [1 ]
李文厚 [1 ]
冯娟萍 [2 ]
曾明 [3 ]
卜颖 [4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2] 西安科技大学
[3] 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4]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储集层; 晚古生代太原组-下石盒子组;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古生代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地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重要的储集层位,依据大量分析测试数据,从砂岩碎屑矿物成分、轻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REE地球化学以及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对该地区太原组-下石盒子组的物源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储集层物源区主要为具活动性特征的再旋回造山物源区,物源方向较为稳定,明显受到北部物源的控制,其母岩应来源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前寒武系古老的变质岩岩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sandstones.[J].Andrew C Morton;Claire R Hallsworth.Sedimentary Geology.1999, 1
[2]  
Determination of Tectonic Setting of Sandstone-Mudstone Suites Using$SiO_{2}$Content and$K_{2}O/Na_{2}O$Ratio.[J].B. P. Roser;R. J. Korsch.The Journal of Geology.1986, 5
[3]   TRACE-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AYWACKES AND TECTONIC SETTING DISCRIMIN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J].
BHATIA, MR ;
CROOK, KAW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6, 92 (02) :181-193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物源与盆地底形分析 [J].
吕强 ;
赵俊兴 ;
陈洪德 ;
申晓莉 ;
罗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5 (06) :610-616
[5]   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J].
谭梦琦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 (02) :25-27
[6]   大牛地气田太原组沉积模式 [J].
王付斌 ;
李良 ;
陈亚平 .
天然气工业, 2007, (12) :49-51+163
[7]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
[8]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刘俊海 ;
杨香华 ;
于水 ;
吴志轩 ;
加东辉 .
现代地质, 2003, (04) :421-427
[9]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J].
赵红格 ;
刘池洋 .
沉积学报, 2003, (03) :409-415
[1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J].
刘锐娥 ;
黄月明 ;
卫孝锋 ;
孙粉锦 ;
蔺洁 .
矿物岩石, 2003, (03)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