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19
作者
夏江宝 [1 ]
李传荣 [1 ,2 ]
许景伟 [3 ]
刘立杰 [2 ]
机构
[1]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3]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滩涂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9.04.002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7月,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该湿地内4个环境梯度带9类典型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8纲28科29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其生物量为节肢动物最高,软体动物次之,环节动物最低。随着河口滩涂湿地从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大型底栖动物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表现为潮间淤泥海滩最高,芦苇(Phragmites arustralis)湿地次之,海防林带最小。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5~1.00,表现为芦苇湿地最高,潮间淤泥海滩次之,海防林带最低。生态优势度表现为海防林带最高,盐碱滩涂次之,而水生生境的潮间淤泥海滩与芦苇湿地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J].
安传光 ;
赵云龙 ;
林凌 ;
李嘉尧 ;
崔丽丽 ;
马春艳 .
生态学报, 2008, (02) :577-586
[2]   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盐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谢志发 ;
何文珊 ;
刘文亮 ;
陆健健 .
生态学杂志, 2008, (01) :63-67
[3]   抚仙湖底栖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与空间分布 [J].
熊飞 ;
李文朝 ;
潘继征 .
生态学杂志, 2008, (01) :122-125
[4]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J].
张饮江 ;
黄薇 ;
罗坤 ;
杜佳沐 ;
徐姗楠 ;
陈立婧 ;
何培民 .
湿地科学, 2007, (04) :326-333
[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J].
张玉平 ;
由文辉 ;
焦俊鹏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02) :169-172
[6]   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J].
申保忠 ;
田家怡 .
滨州学院学报, 2005, (06) :43-46
[7]   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 [J].
雷昆 ;
张明祥 .
湿地科学, 2005, (02) :81-86
[8]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J].
陈中义 ;
付萃长 ;
王海毅 ;
李博 ;
吴纪华 ;
陈家宽 .
湿地科学, 2005, (01) :1-7
[9]   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韩洁 ;
张志南 ;
于子山 .
生态学报, 2004, (03) :531-537
[10]   黄河三角洲淡水底栖动物名录 [J].
贾建华 ;
田家怡 .
海洋湖沼通报, 2003, (02)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