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的探讨

被引:67
作者
孙肇才
邱蕴玉
郭正吾
不详
机构
[1]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2] 地矿部西南石油地质局 无锡
[3] 无锡
[4] 成都
关键词
扬子区; 板内形变; 地壳形变; 成藏; 海相油气; 形成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如何将诞育于大洋的板块构造概念,应用于大陆(板内)地质,是近十多年来构造地质学研究(或岩石圈研究计划)的一个重点。而大陆内部的形变研究,特别是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包围的中国西南和东南(包括了整个扬子区)大陆变形的解释,又是重中之重。 在“六五”攻关基础上,“七五”攻关在上述指导思想下,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以“板内形变和晚期次生成藏”为核心的一整套在板内地球动力学引导下的油气地质理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42
页数:3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发掘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的理论道路和方向 [J].
孙肇才 ;
陈沪生 ;
郭正吾 ;
杨兆宇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3, (01) :36-44
[2]   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 [J].
朱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1-33
[3]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朱夏编著, 1986
[4]  
特提斯构造带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译, 1983
[5]   我国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和油气分布 [J].
陈发景 .
地球科学, 1986, (03) :221-230
[6]   安县构造运动 [J].
王金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223-234
[7]   东秦岭俯冲消减古洋壳的地球化学鉴定 [J].
高长林 ;
秦德余 ;
吉让寿 ;
殷勇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0, (02) :135-146
[8]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和油气关系的若干初步认识 [J].
张渝昌 ;
秦德瑜 ;
丁道桂 ;
陆国新 ;
单翔麟 ;
徐旭辉 .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3) :205-218
[9]   中国东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见解 [J].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89, (04)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