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李文厚
柳益群
冯乔
袁明生
张世焕
王武和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演化;储层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过深入研究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认为其主要沉积特征是:①辫状河三角洲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②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一致;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发育,常反复叠置构成巨厚层;④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通常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中侏罗世时,辫状河道沿倾向逐渐向湖盆进积和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席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沉积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当前缘砂体伸入到生油凹陷之后,在构造的配合下,可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J].
李文厚 ;
林晋炎 ;
袁明生 ;
王武和 .
沉积学报, 1996, (03) :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