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辩证关系

被引:8
作者
荣·苏赫
机构
[1]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民族共同体; 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 不可分割; 客观规律; 心理素质; 行为变化; 双重角色; 客观发展规律; 阶级社会; 群体规范; 构成因素;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1988.01.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1 民族心理是民族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阶级心理是阶级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区别,从客观方面来说,其根源在于民族和阶级不同的社会存在条件和不同的活动规律。首先,民族和阶级形成的条件不同。民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联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阶级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则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阶级是在民族(氏族、部落)形成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以后才出现的。其次,划分民族和划分阶级的标准不同。划分民族的标准,虽然一般说就是民族形成的四个基本条件,但是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民族前三个条件的一个、两个、甚至全部消失了,但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仍然可以维持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所以,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不但是划分民族的重要标准,而且有时可以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在划分阶级的标准中,对生产的资料的占有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种不同说明,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