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稻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30
作者
姚洪渭
叶恭银
程家安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关键词
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抗药性;
D O I
10.16820/j.cnki.1006-0413.1998.09.002
中图分类号
S435.113(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本文就亚洲地区三种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a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us)抗药性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抗药性机理与治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亚洲稻飞虱抗药性产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其抗性发展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水平仍维持在中等程度,且呈上下波动。稻飞虱抗药性机制主要涉及靶部位敏感性降低与代谢降解增强。抗性监测、杀虫剂合理使用以及抗虫品种合理利用是抗药性治理的重要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研究 [J].
梁天锡,毛立新 .
华东昆虫学报, 1996, (01) :89-93
[2]   褐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的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刘贤进,顾正远 .
植物保护, 1996, (02) :3-6
[3]   水稻飞虱对十三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J].
毛立新 ;
梁天锡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2) :70-76
[4]   褐稻虱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J].
唐振华 ;
孙敏功 ;
徐强 .
植物保护学报, 1982, (03) :2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