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层储集空间演化特征

被引:13
作者
宋来亮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陡坡带; 深部储层; 储集空间; 成岩作用; 东营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5.03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是评价深部储层储集性和寻找有利勘探靶区的基础。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工具,对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等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地层格架和凹陷埋藏演化史,研究了储集空间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集空间主要由溶蚀孔隙、残余粒间孔、微孔隙和裂缝组成;由溶孔、残余粒间孔和微孔隙组成的孔隙系统和各类裂缝组成的裂缝系统交织在一起,在裂缝发育区构成了以基质孔隙为节点,以裂缝为支架的节点型网络系统,在孔隙发育区形成了以溶孔为主体,由残余粒间孔连通并且延伸进入各类微孔的储集空间组合。研究区深部储集空间经历了早期粘土矿物衬边和方解石胶结、埋藏早期快速压实、高岭石充填、石膏脱水转化为硬石膏、盐膏层塑性流动、烃类侵入和破裂—充填等多个演化阶段。沉积构造活动、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是控制研究区深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储集空间特征 [J].
田美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2) :31-33+113
[2]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高建岗 ;
高树新 ;
王风华 ;
李荣权 ;
谭滨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35-38+113
[3]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J].
郭玉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3) :28-30+83
[4]   渤海湾盆地东营断陷湖盆充填模式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周建林 ;
张林晔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2) :143-148+152
[5]   深层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及其与异常超压泄漏的关系——以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板中地区滨油组为例 [J].
崔勇 ;
赵澄林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1) :49-52
[6]   深部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划分方案探讨——以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沙四段为例 [J].
刘家铎 ;
吴富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55-259
[7]   东濮凹陷深部次生孔隙成因与储层演化研究 [J].
李忠,李蕙生 .
地质科学, 1994, (03) :267-275
[8]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牟书令名誉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