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Ⅰ.水体中溶解态磷与颗粒态磷的含量、分布与转化

被引:26
作者
陈水土
阮五崎
郑瑞芝
机构
[1] 福建海洋研究所
[2] 福建海洋研究所 厦门
[3] 厦门
关键词
颗粒态磷; 溶解态磷; 九龙江口; 厦门西海域; 磷形态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调查了颗粒态磷(PP)、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总磷(TP)及其他水化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水携带入海的磷大部分以颗粒态存在,DOP占有相当的比例。各种形态磷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河水海水混合过程中,PP发生明显转移,在S=15~20水域,达最低值。悬浮颗粒物上吸附的磷在盐度增大时解吸是DIP随S增大而增大的主要原因。该海区生物必需的磷主要不是来自九龙江水的供给,而是从海区磷的再生、转化中得到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台湾海峡中、北部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 [J].
许金树 ;
李亮歌 .
海洋与湖沼, 1990, (01) :62-69
[2]   九龙江河口颗粒磷的分布特征 [J].
洪华生 ;
郭劳动 ;
陈敬虔 ;
金重阳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1) :74-78
[3]   略谈我国的赤潮及对策 [J].
林玉辉 ;
连光山 ;
杨清良 .
福建水产, 1988, (02) :50-56
[4]   河口水域悬浮沉积物与赤潮 [J].
陈慈美 ;
陈于望 ;
郑泽广 .
海洋通报, 1987, (04) :47-55
[5]   九龙江口诸营养要素的化学特性及其入海通量估算 [J].
陈水土 ;
阮五崎 ;
张立平 .
热带海洋, 1985, (04) :16-24
[6]   MECHANISMS OF PRODUCTION AND FATE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NORTHERN ADRIATIC SEA [J].
IVANCIC, I ;
DEGOBBIS, D .
MARINE BIOLOGY, 1987, 94 (01) :117-125
[7]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hosphorus in Tokyo Bay[J] . Kazuyasu Miyata,Akihiko Hattori.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