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流量-含沙量关系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石伟
王光谦
邵学军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流量含沙量关系; 淤积比; 来沙系数;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3.02.004
中图分类号
TV141 [泥沙性质、泥沙来源];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根据1950-1960年及1974-1985年实测洪峰水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流量 含沙量关系的影响,以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总来水量占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总水量的20%或25%以上作为中游粗沙来源区洪水,以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总来水量占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总水量的20%或25%以下作为细沙来源区或少沙区洪水。这样,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关系可分为以增加平均含沙量为主和以增加平均流量为主的两个区。同时,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的洪水,大大增加了黄河下游平均来沙系数和平均含沙量,并导致全下游河段的必然淤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黄河下游河道认识的突破 [J].
齐璞 .
科技导报, 2000, (11) :22-25
[2]   黄河粗泥沙定界论证 [J].
徐建华 ;
吕光圻 .
人民黄河, 1999, (12) :6-8
[3]   黄河多沙粗沙区产水产沙对中游来水来沙的贡献率 [J].
景可 ;
李钜章 ;
李凤新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1) :14-19+27
[4]   黄河泥沙来源研究评述 [J].
姚文艺 ;
王卫东 .
人民黄河, 1997, (06) :14-17+61
[5]   黄河水资源矛盾及其出路探讨 [J].
蔡为武 .
人民黄河, 1996, (06) :54-57+62
[6]   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战略措施──碛口、龙门高坝大库调蓄水沙 [J].
温善章,赵业安 .
山西水利科技, 1994, (01) :9-11+41
[7]   黄河下游挟沙能力自动调整机理的初步探讨 [J].
钱宁 ;
张仁 ;
李九发 ;
胡维德 .
地理学报, 1981, (02) :143-156
[8]  
黄河流域灾害环境综合治理对策[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苏人琼等编著, 1997
[9]  
黄河泥沙[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文林主编, 1996
[10]  
高含沙水流运动[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钱 宁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