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风速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3
作者
:
周腊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周腊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浪
机构
:
[1]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
科技导报
|
2011年
/ 29卷
/ 07期
关键词
:
风速预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组合预测模型;
多步预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M614 [风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
0807 ;
摘要
:
探讨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模型在风速短期预测中的可行性。该模型以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粒子群BP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的风速预测值作为组合预测模型的输入,实际风速值为输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构造风速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实现风速多步预测。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与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线性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平均绝对误差、误差平方和、平均相对误差3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6%,其他误差指标也明显低于其他预测模型。因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仅高于任一单项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而且高于传统的线性组合预测模型与一般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在风速预测中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杰
.
太阳能学报,
2010,
31
(07)
:928
-932
[2]
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宁
;
周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周建中
;
何耀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何耀耀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12)
:65
-68
[3]
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菁
;
许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许克明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
22
(03)
:129
-133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
[J].
范高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范高锋
;
王伟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伟胜
;
刘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纯
;
戴慧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戴慧珠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34)
:118
-123
[5]
小时风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春顺
;
王耀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耀南
;
李欣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欣然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4)
:112
-117
[6]
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短期风速预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伦农
;
李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瑞集团电气控制分公司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李春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雪峰
.
电网技术,
2008,
(08)
:82
-85+90
[7]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风电场风速预测优化模型
[J].
潘迪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潘迪夫
;
刘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刘辉
;
李燕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李燕飞
.
电网技术,
2008,
(07)
:82
-86
[8]
一种基于多神经网络的组合负荷预测模型
[J].
张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张亚军
;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刘志刚
;
张大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张大波
.
电网技术,
2006,
(21)
:21
-25
[9]
Wind energy resource atlas ofsoutheast china .2 Elliott D,Schwartz M,Scott G,et al. . 2002
←
1
→
共 9 条
[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杰
.
太阳能学报,
2010,
31
(07)
:928
-932
[2]
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宁
;
周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周建中
;
何耀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何耀耀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12)
:65
-68
[3]
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菁
;
许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许克明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
22
(03)
:129
-133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
[J].
范高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范高锋
;
王伟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伟胜
;
刘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纯
;
戴慧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戴慧珠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34)
:118
-123
[5]
小时风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春顺
;
王耀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耀南
;
李欣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欣然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4)
:112
-117
[6]
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短期风速预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伦农
;
李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瑞集团电气控制分公司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李春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雪峰
.
电网技术,
2008,
(08)
:82
-85+90
[7]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风电场风速预测优化模型
[J].
潘迪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潘迪夫
;
刘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刘辉
;
李燕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李燕飞
.
电网技术,
2008,
(07)
:82
-86
[8]
一种基于多神经网络的组合负荷预测模型
[J].
张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张亚军
;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刘志刚
;
张大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张大波
.
电网技术,
2006,
(21)
:21
-25
[9]
Wind energy resource atlas ofsoutheast china .2 Elliott D,Schwartz M,Scott G,et al. . 20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