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OmpL1s抗原膜定位及其自然抗体应答

被引:5
作者
孙百莉 [1 ]
郭宗琪 [2 ]
罗冬娇 [3 ]
孙军德 [1 ]
严杰 [4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杭州师范学院基础医学部
[4]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ompL1基因; 重组表达; 分子定位; 免疫应答;
D O I
10.13343/j.cnki.wsxb.2007.02.028
中图分类号
R392 [医学免疫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2 ;
摘要
为了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OmpL1s抗原膜定位及其自然抗体应答情况和抗体类型,为OmpL1s用于研制通用性钩体基因工程疫苗及检测试剂盒抗原提供依据。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四川地区156份钩体病人血清标本。用PCR和核苷酸序列分析,了解中国流行的钩体主要血清群ompL1基因型。采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构建ompL1/1和ompL1/2主要基因型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表达产物rOmpL1/1和rOmpL1/2。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OmpL1s进行膜定位。建立了基于rOmpL1s的ELISAs,检测钩体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疸出血群钩体仍然是四川地区最主要的优势钩体血清群。中国流行的钩体主要血清群ompL1基因可有ompL1/1和ompL1/2两个基因型,两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OmpL1s是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的蛋白分子。不同稀释度的156例钩体病人血清标本中,rOmpL1/1和rOmpL1/2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67.9%~79.5%和75.0%~75.6%,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71.8%~79.5%和75.0%~76.9%。上述试验结果提示,OmpL1s是位于钩体表面属特异性蛋白抗原。自然感染钩体时,rOmpL1/1和rOmpL1/2均可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IgM和IgG两类血清抗体,且两者之间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rOmpL1/1和rOmpL1/2可作为研制通用性钩体基因工程疫苗和检测试剂盒的候选抗原。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主要问号钩端螺旋体血清群外膜蛋白OmpL1的基因型,原核表达系统构建表达及免疫学鉴定 [J].
徐飏 ;
严杰 ;
毛亚飞 ;
李立伟 ;
李淑萍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4, (06) :23-28
[2]   3株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J].
邱薇 ;
孟佩云 ;
尹惠琼 ;
范泉水 ;
李刚山 ;
刘燕 ;
王维祥 ;
王双印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1, (04) :17-18+35
[3]   赖型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基因结构比较性研究 [J].
胡昌华 ;
鲍朗 ;
晏菊芳 ;
李学敏 ;
张万江 ;
张会东 .
生命科学研究, 2000, (03) :211-216+221
[4]  
钩端螺旋体病学.[M].严杰;戴保民;于恩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现代医学免疫学.[M].余传霖等 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