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之重构

被引:1
作者
丁浙峰
倪铁
机构
[1] 上海市公安局后勤保障部
[2] 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
关键词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 程序主体; 构造性缺陷; 程序主体系统之重构;
D O I
10.13310/j.cnki.gzjy.2004.04.012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在构造上存在权利主体面窄、启动申请主体过少、执行参与主体简单化、独立的救济主体缺位等缺陷。基于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特定的程序对象考虑,在借鉴国外少年保释制度运作的经验和考察本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基础上,应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加以重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J].
李忠诚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 (06) :76-81
[2]   论对未成年人的非监禁处置措施及检察机关的作用 [J].
宗德钧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 (05) :46-51
[3]   对获得有条件保释的少年嫌疑犯提供社区支持 [J].
塞迪·普拉乃尔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 (03) :26-27
[4]   中国应建立独立的少年保释制度 [J].
姚建才 ;
晓龙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 (03) :21-22
[5]   论我国侦查主体体系结构的改进 [J].
孙海峰 .
犯罪研究, 2002, (01) :33-36
[6]   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研究 [J].
钊作俊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01) :95-101
[7]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李忠诚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