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七一冰川融水化学组成及演化特征

被引:12
作者
武小波
李全莲
宋高举
贺建桥
蒋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化学; 冰川融水; 七一冰川; 祁连山;
D O I
10.13227/j.hjkx.2008.03.001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P342 [水文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2006-06~2006-07在祁连山七一冰川采集冰川冰、冰面融水、侧碛河及冰川融水径流样,分析了样品中主要可溶离子浓度、pH及电导率.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pH介于8.05~8.79之间,电导率分布在32.4~134.4μS.cm-1之间.不同水体中主要可溶离子浓度顺序为:冰面融水<侧碛河<七一冰川水文总汇点,水化学类型也由HCO3--Ca2+型演化为(HCO3-+SO42-)-(Ca2++Mg2+)型.几乎所有样品中主要可溶阴、阳离子浓度序列为:HCO3->SO42->Cl->NO3-,Ca2+>Mg2+>Na+>K+,以碳酸盐风化产物为主,也有部分硫酸盐贡献.由于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在水岩作用过程中Mg2+和K+浓度增加速率大于Ca2+和Na+,不同于其在地壳中的丰度.七一冰川区融水中离子浓度空间变化主要受水岩作用时间控制,气温影响下的冰川消融量的大小是水化学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13 / 6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