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鄯善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时期
被引:8
作者
:
张莉,岳乐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张莉,岳乐平
机构
: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来源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鄯善油田;储层裂缝;裂缝形成时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通过野外岩石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描述测量、倾角测井裂缝识别,认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岩心观测到的裂缝平均线密度为0.41条/m,野外观测平均线密度为2.66条/m;以高角度缝以及垂直缝为主;裂缝方位主要为NE30°~40°,NW310°~330°;充填严重,80%以上裂缝已被方解石充填;以闭合缝为主。指出:鄯善油田构造形态是在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三间房组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南北向正断层,以及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构造裂缝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和破裂压力的研究
[J].
刘翔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刘翔鹗
;
张景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景和
;
余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余建华
;
林道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林道和
;
刘景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刘景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4)
:37
-44+36
[2]
天然裂缝性储集层地质分析.[M].()纳尔逊(Nelson;R.A.)著;柳广第;朱筱敏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
1
→
共 2 条
[1]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和破裂压力的研究
[J].
刘翔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刘翔鹗
;
张景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景和
;
余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余建华
;
林道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林道和
;
刘景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刘景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4)
:37
-44+36
[2]
天然裂缝性储集层地质分析.[M].()纳尔逊(Nelson;R.A.)著;柳广第;朱筱敏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