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07年登陆我国变性热带气旋的特征统计及合成分析

被引:11
作者
袁娟娟
丁治英
王莉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变性; 统计; 合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分析登陆中国并在我国或附近变性的热带气旋的特征,着重分析不同区域及路径的变性气旋特征。分析结果得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很多,但在我国及附近沿海变性的却较少,大多数热带气旋变性后不发展或迅速衰减,只有约17%的变性热带气旋继续发展。热带气旋变性大多发生在114°E以东,移动方向为东北;其登陆地点与路径有一定关系,在台湾登陆后又在福建或浙江登陆的变性热带气旋往往会到达我国北方地区,在广东登陆的变性热带气旋移不过32°N。由合成分析得出,热带气旋变性前24小时,处在南亚高压脊线上,所有变性热带气旋均处在200 hPa的西南气流中,其北部有西南风高空急流,移向一般随南亚高压的中心移动。热带气旋变性后南亚高压一般迅速减弱。在广东登陆的陆地变性的热带气旋在变性前往往已经大大减弱。北方登陆的热带气旋的涡度场与其他类热带气旋的涡度场有较大差异,在热带气旋中心西北侧有一个正涡度中心,在500 hPa热带气旋中心并不与涡度中心对应,可见这类热带气旋变性前较弱。与正涡度中心对应的低涡的吸引作用可能是北方沿海热带气旋登陆的主要原因,热带气旋变性前24小时较弱可能也是大陆涡旋能吸引热带气旋登陆的主要原因。从垂直结构上看,一般情况下西部的θse比东部的密集,北部的θse比南部的密集。在热带气旋东侧受副高影响,东部风速大于西部,南部风速大大小于北部。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4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上变性热带气旋对辽东半岛降水的影响 [J].
梁军 ;
陈联寿 ;
李英 ;
张彩凤 ;
张晓梅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5) :449-458
[2]   热带气旋变性过程客观判别方法在“海马”变性过程中的应用 [J].
张迎新 ;
张守保 ;
王福侠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4) :341-348
[3]   热带风暴海马变性前后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J].
张迎新 ;
李根娥 ;
张守保 .
气象, 2008, (03) :49-55
[4]   台风“麦莎”(0509)登陆北上变性加强过程的诊断分析 [J].
何凤翩 ;
陈飞飞 ;
张建海 .
科技导报, 2007, (05) :66-71
[5]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J].
袁子鹏 ;
张立祥 .
气象, 2005, (06) :39-42
[6]   台风变性再度发展的动能收支分析 [J].
朱佩君 ;
郑永光 ;
陶祖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93-103
[7]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张胜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4-23
[8]   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台风变性加强过程分析 [J].
朱佩君 ;
郑永光 ;
陶祖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2) :157-162
[9]   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数值模拟研究Ⅱ: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J].
朱佩君 ;
陈敏 ;
陶祖钰 ;
王洪庆 .
气象学报, 2002, (05) :560-567
[10]   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数值模拟研究Ⅰ:结果检验和云系的模拟 [J].
朱佩君 ;
陈敏 ;
陶祖钰 ;
王洪庆 ;
石步鸠 .
气象学报, 2002, (05) :55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