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1998-2007

被引:17
作者
郑东雅 [1 ]
皮建才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2] 不详
关键词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1998-2007年对中国来说是比较特殊的阶段,连续数年经济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现有文献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特别是资本)的贡献,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少。通过考察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本文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从轻工业转移到重工业带来的。从理论研究来看,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加快投资增长、降低消费占比以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经验研究来看,仅考虑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根据校准的参数进行模拟的人均产出增长率路径和中国的实际路径平均拟合度为75%。这意味着1998-2007年中国存在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8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资本回报率的驱动因素 [J].
张勋 ;
徐建国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3) :1081-1112
[3]   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白重恩 ;
张琼 .
世界经济, 2014, 37 (10) :3-30
[4]   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再测算 [J].
张勋 ;
徐建国 .
世界经济, 2014, 37 (08) :3-23
[5]   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 [J].
刘晓光 ;
卢锋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3) :817-836
[6]   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有多高?——年份资本视角的宏观数据再估测 [J].
方文全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521-540
[7]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J].
宋冬林 ;
王林辉 ;
董直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91-106+222
[8]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9]   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 [J].
黄先海 ;
徐圣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34-44
[10]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罗长远 ;
张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65-7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