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被引:27
作者
刘德成 [1 ,2 ]
王旭龙 [3 ]
高星 [1 ,2 ]
夏正楷 [4 ]
裴树文 [1 ,2 ]
陈福友 [1 ,2 ]
王惠民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光释光年代; 地层对比; 沉积环境; 旧石器时代晚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水洞沟遗址SDG1,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沉积物以河流-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ka,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879 / 28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J].
高星 ;
袁宝印 ;
裴树文 ;
王惠民 ;
陈福友 ;
冯兴无 .
科学通报, 2008, (10) :1200-1206
[2]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 [J].
马保起 ;
李德文 ;
郭文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6) :630-637
[3]   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柴达木盆地东部气候演化形式 [J].
景民昌 ;
杨革联 ;
孙乃达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03) :83-87
[4]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5]   水洞沟的新年代测定及相关问题讨论 [J].
高星 ;
李进增 ;
D.B.Madsen ;
P.J.Brantingham ;
R.G.Elston ;
R.L.Bettinger .
人类学学报, 2002, (03) :211-218
[6]   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地层学 [J].
姚檀栋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65-170
[7]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划分 [J].
李炎贤 .
人类学学报, 1993, (03) :214-223
[8]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59-269
[9]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J].
贾兰坡 ;
盖培 ;
李炎贤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01) :75-86
[10]  
The 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ve dose protocol: potential for improvements in reliability[J] . A.S. Murray,A.G. Wintle.Radiation Measurements . 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