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82
作者
罗利军
梅捍卫
余新桥
刘鸿艳
冯芳君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抗旱; 水分利用效率; 常规节水抗旱稻; 杂交节水抗旱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6 [陆稻(旱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立足于节水抗旱的生理与遗传机制,对提高干旱条件下水稻产量有积极作用的避旱和耐旱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过去多年的抗旱研究积累,提出了发展节水抗旱稻的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ⅰ)可指导育种实践的抗旱性评价方法体系;(ⅱ)抗旱资源的抗旱性分析与发掘;(ⅲ)成功的节水抗旱稻育种技术流程;(ⅳ)强调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与育种工作相结合,从育成品种出发研究解析节水抗稻的分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04 / 8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筛选 [J].
张安宁 ;
王飞名 ;
余新桥 ;
梅捍卫 ;
罗利军 .
作物学报, 2008, (11) :2026-2032
[3]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J].
朱兆良 ;
孙波 .
环境保护, 2008, (08) :4-6
[4]   农业经济用水量与我国农业战略节水潜力 [J].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冯浩 ;
王玉宝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06) :13-17
[5]   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 [J].
张福锁 ;
崔振岭 ;
王激清 ;
李春俭 ;
陈新平 .
植物学通报, 2007, (06) :687-694
[6]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J].
景蕊莲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01) :1-5
[7]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J].
邹桂花 ;
梅捍卫 ;
余新桥 ;
刘鸿艳 ;
刘国兰 ;
李名寿 ;
罗利军 .
作物学报, 2006, (08) :1179-1183
[8]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J].
黄耀 ;
张稳 ;
郑循华 ;
韩圣慧 ;
于永强 .
生态学报, 2006, (04) :980-988
[9]  
绿色超级稻培育的设想[J]. 张启发.分子植物育种. 2005(05)
[10]   水分梯度下水稻CT,LWP和SF的相关及其QTL定位研究 [J].
刘鸿艳 ;
邹桂花 ;
刘国兰 ;
胡颂平 ;
李明寿 ;
余新桥 ;
梅捍卫 ;
罗利军 .
科学通报, 2005, (02) :1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