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报酬递增模式的分工性产业族群集聚的复杂生态机理研究

被引:2
作者
孟薇
凌耀初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生态; 报酬递增; 无标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将具有空间报酬递增属性的产业集群现象纳入复杂性分析框架之内,发现包含集群的产业经济系统的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无标度特性,产业族群通过具有增长性与择优连接性的空间行为形成分工性产业集群,而产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有效资源丰富性逐渐得到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分工逐渐深化的功能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在特化分工模式下,产业族群的组织设计遵循最大功率的理性路径择优原则、以地理集聚的空间组织行为达到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在产业经济系统从无序的热力学分支进入到有序分工的耗散结构分支以及产业族群空间择优的过程中,包含有历史的、制度的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报酬递增经济系统中的集散作用意味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是相对安全的,不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存在着隐含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自然资源的分析观 [J].
郑宏飞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37-39+55
[2]   无标度网络及其系统科学意义 [J].
车宏安 ;
顾基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04) :11-16
[3]   生物进化与特化 [J].
罗维桢 ;
王德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351-2354
[4]   产业经济研究的新学科——深产业生态学浅析 [J].
钱省三 ;
孟薇 .
商业研究, 2007, (03) :29-30
[5]   建设产业生态学的中国学派 [J].
孟薇 ;
钱省三 .
科学学研究, 2006, (S1) :50-54
[6]   产业群落中竞争关联的产业族群稳定共存机制 [J].
钱省三 ;
孟薇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 (01) :3-7
[7]   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一) [J].
贾根良 .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06) :29-34
[8]  
地理和贸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 2000
[9]  
小企业集群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仇保兴著, 1999
[10]  
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湛垦华等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