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特征、风险与价值引领

被引:59
作者
蒲清平 [1 ]
张伟莉 [2 ]
赵楠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2]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研工部
关键词
微文化; 特征辨识; 风险诠释; 价值引领;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文化以高效快捷的微传播、全民参与的微创作、碎片多元的微内容、公共参与的微言行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一代,带来性格张扬下的人格沦陷、碎片阅读下的文化祛魅、主体缺场下的价值迷失、群体极化下的认同危机等后现代风险。实现微文化的价值引领必须要主动融入,建好叙事场、构建引力场、引导舆论场,牢牢占领微文化的主阵地;通过需求导向,宣传思想教育生活化、政治参与活动良性化、网络沟通交流互动化,契合微主体的主诉求;结合生态治理,培养"理性人"、形塑"自己人"、做好"把关人",掌控把握微空间的主导权。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56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从谁的全世界路过?——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建构与文化选择 [J].
时昱 .
中国青年研究, 2015, (09) :5-9
[3]   仪式的抵抗:网络“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 [J].
王芳 ;
吴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 (05) :136-139
[4]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 [J].
唐平秋 ;
李勇图 .
教学与研究, 2015, (05) :91-97
[5]   网络戏谑文化冲击下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向 [J].
宋辰婷 .
江苏社会科学, 2015, (02) :85-91
[6]   网络文化低俗化论析 [J].
张筱荣 ;
朱平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2) :230-233
[7]   网络流行语的后现代文化特征 [J].
李琳 .
兰州学刊, 2015, (03) :205-208
[8]   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特征及动员逻辑 [J].
郭小安 ;
朱梦莹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7 (02) :79-84
[9]   网络异化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J].
石文亭 .
当代青年研究, 2014, (06) :5-9
[10]   微文化的价值基础与教育影响 [J].
胡纵宇 .
社会科学家, 2014, (11)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