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解析

被引:2
作者
白海霞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人的本性; 幸福概念; 幸福原则; 道德法则;
D O I
10.14180/j.cnki.1004-0544.2014.04.012
中图分类号
B516.31 [康德(Kant,I.1724~1804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幸福作为始终困扰人的一个问题,也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康德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基于其对人的本性的界定,他认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的感性本性是人追求幸福的原始驱动力,人的理性本性使人产生幸福概念,人心灵中的各种能力为人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康德对幸福概念的思考有一个自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幸福概念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我们追求幸福所遵循的原则具有质料性、主观性、经验性和偶然性,因而不具备充当道德法则的资格。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康德著作全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秋零主编, 2005
[2]  
Kant’s conception of happiness[J] . Daniel O’Connor. &nbspThe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 1982 (3)
[3]   《道德形而上学》导言 [J].
康德 ;
曾晓平 ;
邓晓芒 .
哲学译丛, 1992, (05) :1-9
[4]  
康德的幸福概念及相关问题[D]. 赵秀玲.复旦大学 2009
[5]  
实践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 康德, 2003
[6]  
康德幸福论研究[D]. 吴智慧.广西师范大学 2008
[7]  
纯粹理性批判[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 2004
[8]  
实用人类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 2005
[9]  
判断力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康德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