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8
作者
李启桂
李克胜
唐欢阳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不整合; 构造变动; 界面特征; 油气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具有明显的多旋回特点,经历了前震旦纪(AnZ)基底形成阶段、Z1-T2克拉通盆地阶段、T3x1-6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中新世坳陷盆地阶段的构造演化。盆地发育了21个层序界面,多期构造变动导致多期不整合的形成,其界面是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界面特征表现为古喀斯特淋滤带、溶蚀残渣、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以及各种结壳、泥裂等暴露标志。其中桐湾运动不整合面(∈/Z)、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D/S)和印支运动不整合面(T3/T2)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意义:在不整合面上下不仅可形成圈闭,而且可形成溶孔洞,改善储集条件,同时不整合面还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78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汪泽成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2]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J].
汤良杰 ;
贾承造 ;
金之钧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3, (S1) :118-124
[4]   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J].
邓康龄 .
天然气工业, 1992, (05) :7-12+6
[5]   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 [J].
潘钟祥 .
石油学报, 1983, (04)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