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物质生产与碳截存

被引:13
作者
万猛 [1 ]
田大伦 [2 ]
樊巍 [3 ]
李庆云 [4 ]
机构
[1]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4] 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杨农间作; 物质生产; 生物量; 碳截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林复合系统由于林分、农作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储藏和固定碳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已经成为减少大气CO2浓度、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将会对陆地生物圈中通量的输入和碳的长期贮藏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豫东平原农区5,9,11和13年4个不同林龄的杨农间作复合系统的生物量、生产力和碳截存量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农区5,9,11和13年4个不同年龄段的杨农间作复合系统的总生物量分别为33.03,103.06,124.30和154.60t·hm-2。4个年龄的杨农间作复合系统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9.95,29.30,33.24和56.94t·hm-2a-1。豫东平原农区5,9,11和13年4个年龄的杨农间作复合系统总碳截存量分别达到了19.86,52.42,62.45和76.44t·hm-2。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杨树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陈军.北京林业大学.2007, 02
[2]  
北京大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D].查同刚.北京林业大学.2007, 03
[3]   4年生及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J].
梁妮 ;
王卫斌 ;
田昆 .
西部林业科学, 2006, (04) :118-122
[4]   中国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进展(英文) [J].
梁万军 ;
胡海清 ;
刘富军 ;
张大明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 (01) :75-79+89
[5]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J].
唐罗忠 ;
生原喜久雄 ;
黄宝龙 ;
户田浩人 ;
杨文忠 ;
荒井知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6
[6]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林鹏 ;
黄荣珍 ;
陈银秀 ;
何宗明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19-1730
[7]   林分生物量研究综述 [J].
郑景明 ;
张育红 .
辽宁林业科技, 1998, (04) :44-46
[8]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ropical and temperate agroforestry systems: a review with examples from Costa Rica and southern Canada [J].
Oelbermann, M ;
Voroney, RP ;
Gordon, AM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4, 104 (03) :359-377
[9]  
Competition in tree row agroforestry systems. 1.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fine root length and biomass.[J].S.J. Livesley;P.J. Gregory;R.J. Buresh.Plant and Soil.2000, 1
[10]   Directions in tropical agroforestry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Nair, PKR .
AGROFORESTRY SYSTEMS, 1997, 38 (1-3) :2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