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雪—气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模式及其青藏高原积雪模拟

被引:12
作者
余志豪
李海盛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
[2] 北京气象局
关键词
高原积雪; 雪—气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将 BATS方案的一些简化结果 ,引入到 GCM( R15L9)中 ,使得积雪也作为模式的一个预报量 ,实现了雪、气间可以相互作用。此种改进的模式 ,文中称作 SF— GCM。在模式中 ,积雪变化不仅体现在覆盖面积和反照率上 ,还能计算出相应的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和融雪吸热等等雪的各种参量。用该模式进行了 9年的时间积分 ,所得到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比较相近。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用于GCM耦合的积雪模型的设计 [J].
孙菽芬 ;
金继明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9, (03) :38-45
[2]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我国夏季低温的关系 [J].
张东 ;
余志豪 .
气象科学, 1999, (01) :1-8
[3]   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增大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J].
李海盛 ;
余志豪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1) :71-78
[4]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J].
董敏 ;
余建锐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S1) :101-110
[5]   一个耦合了简化生物圈方案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及其性能测试 [J].
陈丽娟 ;
吕世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6, (01) :115-124
[6]   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J].
刘晓东 ;
田良 ;
韦志刚 .
高原气象, 1994, (04) :86-90
[7]   一个全球谱模式模拟能力的初步分析 [J].
林元弼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 1990, (04) :372-377
[8]   近30年来我国雪量变化的初步探讨 [J].
李培基 .
气象学报, 1990, (04) :433-437
[9]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环流实验 .2 林元弼.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