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8年间磁扰的分析与日地耦合

被引:2
作者
沈长寿,资民筠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磁扰,国际磁扰日,日地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183.5 [天体与地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1978—1988年间行星际磁场(IMF)的Bz分量、极光区AL指数和赤道附近地磁台Z分量等资料探讨了日地耦合中的主要物理过程.Bz的11年变化大致与太阳活动程度相当,但AL和赤道附近ΔZ更多地受磁层和电离层内部过程所控制.分析中强调了对国际磁抗日按物理过程进行分类的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赤道电集流扰动变化的多源性 [J].
沈长寿,资民筠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06-312
[2]   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与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 [J].
资民筠,沈长寿 .
空间科学学报, 1995, (01) :47-52
[3]   用非相干散射雷达链的观测资料研究高、低纬电离层间的耦合 [J].
沈长寿 ;
资民筠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5) :512-520
[4]   用我国地磁资料对磁层大尺度扰动之赤道电急流效应的初步分析 [J].
资民筠 ;
高玉芬 ;
沈长寿 .
地球物理学报, 1988, (03) :25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