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制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8可通过维管束传导到上部叶片;叶面喷雾(下部3张叶片)后,15d内可从处理的叶片上回收到目的细菌,未处理叶片(第4叶)一直未回收到Du728。先用Du728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再接种白叶枯病菌(Ahc11),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49.1%~50.2%;当Du728使用菌量达到1×106cfu/mL时,再增加浓度,防病效果增加甚微。这种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为病叶率下降,而对病叶上的病斑长度影响不大。将Du728和Ahc11混合后接种,随着Du728在混合液中比例的增加,防病效果逐渐增加。先接种Ahc11再用Du728处理,对白叶枯病基本无防治效果。这些结果表明:Du728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位点竞争,Du728占据叶片上的侵染位点后,能部分阻止白叶枯病菌在叶片上的定殖侵入;但病原菌侵入后,Du728不能阻止病原细菌在叶片细胞间的扩展。除位点竞争外,Du728还能诱导稻苗产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诱抗效果为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