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效应评价

被引:12
作者
和继军 [1 ,2 ]
蔡强国 [2 ]
方海燕 [2 ]
陈晓安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侵蚀; 水源涵养; 泥沙; 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该文以张家口各个地貌类型区水土流失监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地貌类型区,总体的趋势是坡耕地组中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蓄水拦沙效益均达到90%以上,其次是经济林,再者是人工种草;荒坡地组中植被措施结合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形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基本在75%以上,自然封禁和人工种草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且空间和年际之间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雨条件的差异影响到植被生长的质量,其次是土壤本身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取封禁措施治理的初期不能简单依靠生态自身的修复,必须辅助以工程措施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 [J].
张北赢 ;
徐学选 ;
刘文兆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4) :54-58
[2]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党小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31-35
[3]   草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J].
黄传伟 ;
牛德奎 ;
黄顶 ;
武菊英 ;
VSardo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06) :40-43
[4]   紫色土丘陵区陡坡荒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初探 [J].
刘刚才 ;
游翔 ;
张建辉 ;
周忠浩 ;
杜树汉 .
山地学报, 2008, (06) :714-720
[5]   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应研究 [J].
王忠科 ;
和继军 ;
蔡强国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4) :11-16
[6]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J].
王延平 ;
邵明安 ;
张兴昌 .
生态学报, 2008, (08) :3769-3778
[7]   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J].
和继军 ;
蔡强国 ;
路炳军 ;
王学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3) :375-382
[8]   坡度和刺槐覆盖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模拟降雨研究 [J].
宋维峰 ;
余新晓 ;
张颖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2) :15-18
[9]   黄土峁状丘陵区坡地治理模式对土壤水分环境及植被恢复效应 [J].
张海 ;
张立新 ;
柏延芳 ;
柳江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1) :108-113
[10]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J].
许炯心 ;
孙季 .
水科学进展, 2006, (05) :6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