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张家口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效应评价
被引:12
作者:
和继军
[1
,2
]
蔡强国
[2
]
方海燕
[2
]
陈晓安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侵蚀;
水源涵养;
泥沙;
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该文以张家口各个地貌类型区水土流失监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地貌类型区,总体的趋势是坡耕地组中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蓄水拦沙效益均达到90%以上,其次是经济林,再者是人工种草;荒坡地组中植被措施结合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形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基本在75%以上,自然封禁和人工种草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且空间和年际之间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雨条件的差异影响到植被生长的质量,其次是土壤本身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取封禁措施治理的初期不能简单依靠生态自身的修复,必须辅助以工程措施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