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流云的观测事实及其对大气环流模式设计的意义

被引:2
作者
王必正
曾庆存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非对流云; 观测; 大气环流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 [地面气象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非对流云的气候资料分析和个例分析表明:(1)非对流云有季节变化,也随海陆分布的不同而变化,还与大气三圈环流及季风等密切相关。由于它们的相关性,在大气环流模式(GCM)中对非对流云的模拟必须与提高模式其他部分的模拟能力相辅相成。(2)产生于中高纬度大范围上升气流的非对流云,由赤道辐合带积云对流所致的高空赤道地区的卷云与卷层云和形成于副热带冷海水上空的层云与层积云是新一代大气环模式显式预报的3类主要非对流云。这3类非对流云均是大尺度的,GCM的网格能显示分辨,但在垂直方向如何提高GCM的分辨率问题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3)在GCM中如何模拟冷海水上空的层云和赤道ITCZ所对应的大范围卷云和卷层云是十分困难和必要的。(4)通过对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非对流云系的个例分析,可以认为在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中,应显式预报行星大槽及赤道辐合带所对应的非对流云系。在模拟这些非对流云系时,应考虑它们的生消过程。平流过程与辐射过程。由于一段时间内大气环流模式尚难以分辨锋面与α中尺度的气旋,因此有必要在GCM中参数化这些系统,或采用更小的网格距。至于对非对流云所对应的降水参数化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观测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On Fire at Ten. Randall,D. A. et al. . 1996
[2]  
Radiation models of mid-latitude synoptic features, Mon.Wea. Cox,S. K. Review .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