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储层预测——十万大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4
作者:
李国蓉
[1
]
王鑫
[1
]
周心怀
[2
]
乔占峰
[1
]
曾允孚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层序内部储层;
层序界面储层;
碳酸盐岩生长率;
储层预测;
泥盆系—下三叠统;
十万大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层序地层学研究可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在研究中首先根据碳酸盐岩生长率判断上述两类储层的发育潜力;然后,通过等时单元礁滩相展布的精细刻划预测层序内部储层的发育分布,通过层序不整合面类型及性质分析,预测评价层序界面储层的发育状况。十万大山地区泥盆系为“进积楔”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主要发育受“Ⅰ型层序不整合界面”控制的储层,储层总体发育良好;石炭纪为陆表海“加积”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属于受四级层序界面和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储层发育状况较差;下二叠统层序内部储层和受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均欠发育,仅凭祥-东门断裂北侧发育的点状生物礁储层,以及受东吴期构造层序界面控制的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应予以重视;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不发育;下三叠统,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较高,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有发育,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两类储层均不发育。主要发育的储层段与二级海平面旋回海退期密切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2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