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模式与村落认同——以北京房山农村为案例

被引:27
作者
刘铁梁
机构
[1]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关键词
村落; 劳作模式; 认同; 身体经验;
D O I
10.13370/j.cnki.fs.2013.03.004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近代以来,受工业化和城乡市场体系变迁的影响,北京西部农村的农民在土地耕作之余除了进入工矿企业做工之外,还在副业手工业的商品化生产中投入更多劳力,使得不同村落的商品生产走向专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村落集体无论在生产技能还是在市场竞争能力上都进一步拥有了共通的身体经验,从而增强了村落的认同感。可以提出"村落劳作模式"的概念,用以观察村落集体在进入市场经济过程中日常生产行为模式的变化,理解这种变化对于村落共同体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民俗学历来关注不同群体身体经验的文化现象,经由对于村落劳作模式变化的观察,可以深刻体会农民如何参与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为,这应该是民俗学参与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的一种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俗与身体——美国民俗学的身体研究 [J].
彭牧 .
民俗研究, 2010, (03) :16-32
[2]   什么是村落? [J].
王斯福 ;
赵旭东 ;
孙美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5-32
[3]  
港口.[M].吴松弟; 樊如森; 陈为忠; 姚永超; 戴鞍钢;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帝国的隐喻.[M].(英) 王斯福;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  
天津与北方经济现代化.[M].樊如森; 著.东方出版中心.2007,
[6]  
中国民俗文化志.[M].刘铁梁;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7]  
社会学与人类学.[M].(法)马塞尔·毛斯(MarcelMauss)著;佘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8]  
礼物的流动.[M].李放春;刘瑜译;阎云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M].乔志强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
[10]  
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陈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