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之法治困境

被引:4
作者
张艳 [1 ]
宦吉娥 [2 ,3 ]
李媛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3] 国土资源安全与法律环境实验室
关键词
就业; 反基因歧视; 法治; 困境;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
Q789 [基因工程的应用];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836 ; 090102 ; 030105 ;
摘要
随着我国基因歧视现象从"可能"成为"现实",如何从法律层面有效规制就业领域中的基因歧视问题是当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反基因歧视是对基因检测技术滥用的矫正,它在有效规制基因技术所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最大限度实现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的目标,必须从推动反基因歧视信念的普及、确立"间接歧视"的侵权认定标准以及健全基因歧视例外制度等方面着手。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6+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 [J].
张田勘 .
当代工人, 2010, (11) :38-39
[2]   基因检测技术与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 [J].
项剑 ;
谷振勇 .
科技与法律, 2009, (05) :89-92
[3]   论我国平等就业权重构的必然性 [J].
李雄 ;
刘山川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 (05) :103-110
[4]   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歧视切入 [J].
沈岿 .
清华法学, 2008, (05) :20-32
[5]   香港反就业歧视法律及其实施机制概述 [J].
秦奥蕾 .
重庆社会科学, 2007, (09) :85-89
[6]   间接歧视的悖论及其破解 [J].
陈静熔 .
法学家, 2007, (03) :124-131
[7]   就业歧视 寻根溯源 [J].
岳颂东 .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03) :17-19
[8]   论就业歧视的界定——欧盟“正当理由”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J].
何琼 ;
裘璆 .
法学, 2006, (04) :112-118
[9]   国外反歧视立法与借鉴 [J].
金俭 .
求索, 2004, (07) :98-100
[10]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与不歧视 [J].
李薇薇 .
环球法律评论, 2004, (02) :22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