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喉舌:中国城市报纸如何再现公共议题

被引:27
作者
曾繁旭
机构
[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
关键词
公共议题; 大众媒体; 媒介; 报道框架; 喉舌; 报纸; 报刊; 专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2 [新闻采访和报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不同类型城市报纸对于"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议题"的再现以及议题在媒介体系中的扩散模式,探讨中国大众媒体与公共议题的关系。本文发现,中国的媒体格局正在出现分化,而媒体角色也处于变迁当中。中国的大众媒体不仅没有将公共议题"边缘化"与"琐碎化",反而常常形成"媒体共鸣"景观,推动议题发展;民间力量则往往成为了公共议题的"定义者"。本文尝试在传媒市场化改革与专业主义发展的背景下解释这一现象。同时,本文也说明,正是在环境运动等具有"灰色"特征的公共议题领域的突破,使得记者们的新闻实践有了逐渐清晰的"新闻理念",也使得媒体在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并未发生体制性转换的情况下,媒体的另外一个角色——"社会喉舌"逐渐取得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110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86-99+207
[2]  
Watchdogs on Party Leashes? Contexts and implications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in post-Deng China[J] . Zhou Yuezhi.Journalism Studies . 2000 (4)
[3]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J] . William A. Gamson,Andre Modigliani.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9 (1)
[4]  
Agenda 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Process *[J] . Roger Cobb,Jennie-Keith Ross,Marc Howard Ros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76 (1)
[5]  
整治圆明园应纳入奥运规划.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1
[6]  
资深记者刘鉴强的访问. 南方周末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