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中环境犯罪既遂形态的立法思考

被引:13
作者
侯艳芳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环境犯罪; 结果犯; 危险犯; 行为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发展的高风险化要求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时间应进行提前化调整,完善环境犯罪既遂形态的立法。我国环境犯罪既遂形态的立法,应根据各类环境犯罪的不同特点系统地设置结果犯、危险犯以及行为犯。应将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污染环境犯罪中的噪声污染犯罪以及直接违反环境保护管制的犯罪三种犯罪设置为结果犯。鉴于风险社会中防范环境风险的需要,应在噪声污染犯罪以外的污染环境犯罪中设置具体危险犯。而我国环境犯罪中行为犯的设置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J].
劳东燕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26-139+206
[3]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J].
李翔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 (06) :24-28
[4]   论行为犯的构造 [J].
李希慧 ;
童伟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6) :44-58
[5]   情节犯新论 [J].
刘艳红 .
现代法学, 2002, (05) :77-82
[6]  
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J]. 蔡守秋,万劲波,刘澄.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7]   环境犯罪比较研究 [J].
马松建 .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9, (03) :89-94
[8]  
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 胡善风.光明日报. 2002
[9]  
芬兰刑法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肖怡译, 2005
[10]  
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