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输导体系构成与控藏作用

被引:5
作者
贾容
机构
[1] 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输导体系; 骨架砂体; 不整合面;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输导体系的构成及其组合方式,认为该区由2套骨架砂体、2个不整合面及一系列南掉断层相互配置形成了“T”型、阶梯型和“S”型3种输导体系类型,而输导体系类型决定了该区成藏模式,即在低台阶,以“T”型输导为主,多发育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在中台阶,以阶梯型输导为主,形成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在高台阶凸起部位,以“S”型输导为主,多形成地层削蚀和超覆油藏。这些认识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渤海湾盆地八面河缓坡带断裂系统及其对孔店组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倪金龙 ;
吕宝凤 ;
夏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3) :370-373+377
[2]   断裂输导体系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孙永河 ;
吕延防 ;
付广 ;
付晓飞 ;
张兴彦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73-77
[3]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 [J].
卓勤功 ;
宁方兴 ;
荣娜 .
地质论评, 2005, (04) :416-422
[4]   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微观控制因素探讨——以东营凹陷牛35砂体为例 [J].
万晓龙 ;
邱楠生 ;
张善文 ;
张振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3) :261-265
[5]   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J].
杨显成 ;
刘利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2) :7-11
[6]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 [J].
赵忠新 ;
王华 ;
郭齐军 ;
甘华军 ;
韩晋阳 ;
田晓雪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6) :527-532+536
[7]   永安镇油田永12断块开发后期水平井整体调整方案优化设计 [J].
闫萍 ;
王友启 ;
杨仁金 ;
王占国 ;
牛拴文 ;
路志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5) :44-46+2
[8]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组合体成藏模式探讨——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为例 [J].
郝雪峰 ;
宗国洪 ;
熊伟 ;
闵伟 ;
宁方兴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5) :11-13+5
[9]   断裂输导系统及其组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付晓飞 .
世界地质, 2001, (04) :344-349
[10]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 [J].
姜建群 ;
胡建武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3) :193-19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