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1979年夏季40—50天周期振荡的空间结构及其位相传播
被引:7
作者:
何金海
Murakami
T.
Nakazawa
T.
机构:
[1] 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
来源:
关键词:
毫巴;
西风;
位相;
周期振荡;
低层;
赤道地区;
东风;
向下传播;
垂直环流圈;
纬向风;
纬度剖面;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1985.01.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FGGE Level Ⅲb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夏季大范围内(30°S—30°N,30°E—150°W)40—50天周期振荡的空间分布及其传播特点。结果证实了早先关于“这些低频振荡主要表现为纬向风振荡”的究研结果,且它们向东向北传播。而季风区域850毫巴经向风的振荡周期却小于10天,这或许反映了这一地区季风扰动的活跃。在赤道,40—50天周期的纬向风的扰动系统地向东(600公里/天)和向上(0.7公里/天)传播。纬向风、位势高度和大尺度的“视热源”场之间的位相关系表明这些扰动确实不象大气中的开尔文波。与赤道地区不同,沿着15°N的纬向风的位相虽然也向东传播但不很系统。在这一纬度,纬向风的振荡在季风地区是低层显著,而西太平洋地区是在高层显著。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西风或东风在阿拉伯海地区向下传播。西风(东凤)向下的位相对应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季风活跃(中断)的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