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被引:18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平霄飞
汤富彬
茹水江
杜孟浩
机构
[1]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植保系
[3]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杭州
[4] 杭州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稻虱缨小蜂; 信息化合物; 形态特征;
D O I
10.16380/j.kcxb.2002.06.013
中图分类号
S476.3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 ,各自的引诱比例 (头数 )分别为 5 7 5 0 % (2 3头 )和 4 2 5 0 % (17头 )。稻虱缨小蜂对 2种飞虱 4组材料 ,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 ,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 ,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770 / 7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营养层次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J].
娄永根 ;
程家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3) :325-331
[2]   稻虱缨小蜂对水稻品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J].
娄永根,程家安 .
华东昆虫学报, 1996, (01) :60-64
[3]   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J].
娄永根 ;
程家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1) :61-66
[4]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J].
娄永根 ;
程家安 .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04) :327-332
[5]   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性和适宜性 [J].
祝增荣 ;
程家安 ;
陈琇 .
昆虫学报, 1993, (04) :430-437
[6]   白背飞虱产卵习性的初步研究 [J].
黄次伟 ;
冯炳灿 ;
王焕弟 ;
姚静 ;
宋丽君 .
昆虫知识, 1984, (05) :193-196
[7]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研究(三)——三种缨小蜂寄生行为的选择性 [J].
罗肖南 ;
卓文禧 .
昆虫知识, 1981, (01) :3-6
[8]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光召主编, 1999
[9]   Host-recognition kairomone from Sogatella furcifera for the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J].
Lou, YG ;
Cheng, JA .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2001, 101 (01) :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