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制度及其宪法建构

被引:20
作者
王理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荣誉制度; 国家荣誉立法; 政治理念; 宪法依据; 宪制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在国家荣誉制度的立法过程中,应对其政治理念、宪法依据与宪制功能有深入的认知。荣誉制度作为连接国家与公民的政治纽带,一方面强化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归属,促成政治认同与进行社会动员;另一方面则代表国家对公民进行教化与规训,经由英模塑造达成特定国家目标。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荣誉与个人荣誉的"双重主体结构"与实现路径,国家荣誉构成个人荣誉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于国家任务的实现。此外,国家荣誉制度兼具重要的宪制功能,包括了对于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对于政治诉求的吸纳,以及引导主流价值观。国家荣誉立法应符合宪法所设定的原则,提高与增强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和稀缺性,强调评审机制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并通过荣誉制度来培育公民的政治人格。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论《行政奖励法》的立法思路 [J].
钱宁峰 .
河北法学, 2014, 32 (08) :53-61
[3]   努力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 [J].
李旭阳 ;
颜建国 .
求是, 2014, (06) :36-38
[4]   中国国家荣誉制度立法研究 [J].
江国华 .
中州学刊, 2014, (01) :48-55
[5]   关于官方讣告、治丧公告的几个法理问题 [J].
胡玉鸿 .
法学, 2013, (12) :83-94
[6]   劳模表彰: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应用实践 [J].
姚力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 20 (06) :26-31+125
[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J].
姚力 .
党的文献, 2013, (04) :84-88
[8]   提高国家荣誉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J].
沈开举 .
民主, 2013, (06) :30-31
[9]   国家表彰与妇女解放——196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表彰研究 [J].
周蕾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 20 (03) :69-75+126
[10]   建立“国家荣誉法” [J].
侯一平 .
前进论坛, 2013, (04) :44-44